《普列姆昌德作品选》

普列姆昌德(1880~1936)Premchand 印度印地语作家。1880年7月31日生于北方邦贝拿勒斯附近的拉莫希村,卒于1936年10月8日。原名滕伯德·拉伊。5岁开始在农村上旧式学堂,念波斯语和乌尔都语,后转入正规小学。后为负担一家生活,充当家庭教师。19岁开始在公立学校教书,此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并通过自学取得学士学位。1921年响应甘地的不合作运动而放弃公职,在贝拿勒斯一所私立学校任教。后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先后主编《时代》、《荣誉》、《甘美》、《天鹅》和《觉醒》等杂志,创办智慧之神出版社。1936年4月主持印度进步作家协会第一次大会。

  他一生创作了15部中篇和长篇小说(包括未完两部),约300篇短篇小说及论著、电影剧本、儿童文学和翻译作品。早期用乌尔都语写作,1915年前后开始改用印地语。处女作是中篇小说《圣地的奥秘》。1908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祖国的痛楚》,因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而遭殖民当局查禁。从此改用普列姆昌德的笔名。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服务院》、《博爱新村》(又译《仁爱道院》)、《妮摩拉》、《舞台》(又译《战场》)、《圣洁的土地》、《戈丹》等,短篇小说多收在题名《圣湖》的8部集子中,包括《进军》、《半斤小麦》、《冬夜》、《沙伦塔夫人》、《解脱》、《神庙》、《害人是天职》、《老婶娘》、《棋友》、《开斋节的会礼地》、《咒语》、《彩票》等名篇。

  《戈丹》是普列姆昌德30多年创作的结晶,标志着他的现实主义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戈丹》以前的作品中,无论是著名话剧《斗争》或长篇小说《仁爱道院》、《工地》等,都曾提出过尖锐的社会问题,但在解决社会矛盾上,往往暴露出他的改良主义的幻想。这些都表明作者深受甘地主义的影响,也反映了印度民族解放斗争本身的弱点。在《戈丹》里,作者对甘地的“非暴力抵抗”,顺从地进监狱的思想,通过丹妮亚的口进行了批判;同时,作者已考虑到从社会制度这一根本问题上来解决社会矛盾。小说通过哲学教授梅达和女医生玛尔蒂小姐的议论,提出了“要来一个天翻地覆的变革”。这个变革就是要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普列姆昌德曾明确说过:“有个俄国,如今建立了新制度,那里的贵族和富人都受到了惩罚,穷人都过上了好日子。有朝一日,我们也会像俄国那样。”但在小说里,作者并没有指出天翻地覆变革的道路。从作者写这部小说时的思想状况看,他对达到理想社会的途径是不明确的。他认为要达到理想社会,“人们的品质”很重要,他说:“只要我们个人不能提高,任何社会制度也不会繁荣”,甚至会成为“更糟糕的独裁”。所以在《戈丹》里,作者赞扬了梅达教授等人言行一致、不为私利而为他人服务的品质,想以此作为人们效仿的榜样,为理想社会的到来奠定道德基础。这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实际上是作者既向往合理的社会而又不知如何达到的思想矛盾的反映。

  《服务院》是其成名作,被誉为印地语文学中第一部优秀现实主义小说,写一妇女因无陪嫁不能嫁到体面人家,后被丈夫遗弃沦为妓女,受尽歧视和欺凌,最后在服务院栖身。小说揭露了索取嫁妆的恶习、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及上层人士的虚伪等。《戈丹》是其代表作和最优秀长篇小说。主人公何利原是自耕农,有几亩祖传土地,他与妻儿终年劳动,勉强可以温饱。由于他赊购的奶牛被毒死,受到多方敲诈勒索。后他收留未正式结婚而怀孕的儿媳,更引起轩然大波。他破产而沦为雇农,被迫变相卖女。他最后还想为孙子买头奶牛,终在热浪中累倒而死。身后仅剩的20个安那也被婆罗门当作献牛(戈丹)的礼金搜刮而去。小说揭示了农村中尖锐的阶级矛盾,塑造了典型人物,被誉为印度农村的一部史诗。

  普列姆昌德在印度有小说之王美誉。中国1953年开始译介其小说,已出版他的小说和文论中译本10余种。

下载:普列姆昌德作品选.rar(普列姆昌德作品选.rar)

此部分内容未通过审核已移除

评论

Popular Posts

《活法》作者:[日]稻盛和夫 pdf下载

浩方对战平台优化版 V2.05 部分去除浩方广告和弹出窗口

MIFARE Classic Tool - 安卓NFC门禁卡修改工具

麦当劳免费Wifi帐号密码及连接设置

解决word和excel运行时错误:91未设置对象变量或with block变量

U盾安装及检测不到U盾问题的排查方法

Debian 12上使用Nginx代理TCP流量,并配置IPv6白名单访问控制

《挪威的森林》精彩篇章:永远记得我